其實這一篇拖了很久,今天想寫是因為表哥說,煎包阿嬤今天走了,人生真是無常~~
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我印象中那位阿嬤,但畢竟是伴隨著我長大的店,想要寫個文記錄一下
但願阿嬤一路好走
大約從國中開始,就經常和表姊買她們家附近的煎包當下午茶
還記得當時是一個小攤車,由一對老夫婦共同經營,先生負責煎水煎包,太太負責包煎包
常常我們兩人會各買三個,當時三顆煎包才$10,現在這種價格根本找不到了吧
現在還有了這個招牌,也有名字了,這些都是以前沒有的,店址也已經移到旁邊巷子的家門口
每個月的公休日不定,必須來店裡看才知道
ps:聽說最近幾天在辦喪事,所以沒營業,想吃的朋友們千萬別白跑了喔~
小時候是不用排隊的,這幾年突然開始要排隊了,原來是變好吃了,很難得看到越來越進步的小吃耶~
以前枋寮夜市有三家賣水煎包的,有一家煎包的還不是最出名的,除了廣濟宮門口的水煎包
另一家也是最出名的,是廣濟宮旁邊巷子進來,走過一間小廟後方的巷子裡,有一間$10一顆的大水煎包
不過那家比較不是我的菜,對小孩子來說也太大顆了,而自從附近的道路、建築及廣濟宮整建後,很多店不是搬了家,就是消失
嗚嗚~我最愛的中和肉圓和田家莊牛肉麵都不見了啦!
工作人員手沒停過,一直包個不停,足見生意之好
除了原有的水煎包,現在還賣起了水餃,試吃過一次,味道蠻不錯的
不過水餃是要買回家煮的,現場可沒有喔~不知道有沒有提供宅配?
現在一顆$8,跟小時候3顆$10差很多了,雖然漲價了,可是美味度也提升很多,難怪大家要排隊XD
常常聽人家說「某某店沒有以前這麼好吃」諸如此類的評論,卻很少聽說越變越好吃的店吧~
煎包個頭不大,大概只有我手掌的一半大,扁扁的,但我覺得SIZE剛剛好,不大也不小
表皮煎得香脆金黃,買時店員會用尖頭湯匙在煎包上挫個洞,直接灌進醬油,若要加辣,辣醬會直接塗抹在表面
煎包皮很薄,不是鬆厚的厚皮煎包,配料很一般,不外乎是高麗菜加上少許蝦米、韭菜、蘿蔔絲.....
以前裡頭是沒有加蝦米的,自從它開始紅起來之後,我才發現味道好像變得跟以往不太一樣
滋味變得更香、更好吃了,搞了半天原來是這個小蝦米立大功了呢~
起鍋前,老闆都會加個幾瓢油的樣子,不曉得油有沒有換成豬油,不然應該也非常加分
我特別喜歡加辣,但是它家的辣椒不很辣,功能是提味,而且跟它的煎包很搭,個人非常喜歡這種吃法
有一家煎包,真的很不錯喔~推薦!!
有一家煎包
新北市中和區廣福路112巷4號
15:30~20:30
延伸閱讀: